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脑梗塞治疗 >> 脑梗塞的中医治疗 >> 正文 >> 正文

从催吐萝芙木中分离出两个单萜吲哚生物碱R

来源:脑梗塞治疗 时间:2020-8-12

1文章简介

从催吐萝芙木(RauvolfiaVomitoria)地上部分分离得到两个罕见的降单萜吲哚生物碱rauvomineA(1)和rauvomineB(2),以及两个已知化合物perakine(3)和alstoyunineA(4)。通过光谱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和电子圆二色谱(ECD)计算,确定了1和2的结构。化合物2是一种新的C18降单萜类吲哚生物碱,被环丙烷环取代,形成不寻常的6/5/6/6/3/5六环重排环系。随后提出了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1和2。并对两种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其中化合物2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

2提取分离

将催吐萝芙木的地上部分(2.5Kg)粉碎并用甲醇提取,提取物(g)在乙酸乙酯和5%H2SO4溶液(pH=3)中溶解。将用5%NaOH溶液调节pH值至10的水溶性物质,用CHCl3萃取。CHCl3提取物(20g)经MCI凝胶、硅胶、SephadexLH-20、ODS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1?4。

3结构鉴定

化合物1为无色晶体,分子式C18H19ClN2O,红外光谱中的强吸收峰表明存在羰基(cm-1)和NH(cm-1)基团。紫外光谱中在最大吸收和nm处有紫外吸收说明存在吲哚发色团。1H和13CNMR谱信号显示了吲哚部分信号在δH7.46(1H,d,7.6Hz,H-9),7.29(1H,d,7.6Hz,H-12),7.15(1H,dd,7.6,7.6Hz,H-11)和δH7.09(1H,dd,7.6,7.6Hz,H-10);δC.4(C-13)、.1(C-2)、.6(C-8)、.9(C-11),.7(C-10),.4(C-9),.8(C12),和δC.8(C-7)、.4(C-13)、.1(C-2)、.6(C-8)。除了吲哚环信号外,生物碱还含有一个甲基(δC15.8),两个亚甲基(δC34.0,27.8),六个次甲基(δC61.5,55..9,49.4,45.2,34.1)和一个醛基(δC.3)。1H-1HCOSY显示出CH?CH2?CH(?CH?CH?CH2)?CH?CH?CH3自旋系统。在HMBC谱中,δH3.08(1H,dd,15.8,4.9Hz,H-6a)和2.77(1H,dd,15.8,1.4Hz,H-6b)与δC.1(C-2),.8(C-7)以及.6(C-8)的相关可以表明,?CH2(δC27.8,C-6)基团连接在C-7处的吲哚环上。根据上述的谱图信息,可以确定自旋系统为CH-3?CH2-14?CH15(?CH-16?CH-5?CH2-6)?CH-20?CH-19?CH3-18单元。H-5、H-15、H-16与C-17(δC.3)相关及H-17与C-5、C-16相关将醛基官能团定位在C-16上。此外,H-3/C-5,H-5/C-3、C-19,H-19/C-3、C-5相关表明三个碳C-3(δC51.9),C-5(δC45.2)和C-19(δC55.8)和N原子相连,氯原子只能位于C-20(δC61.5)。因此,确定了1的平面结构。

Figure1.Key(a)1H?1HCOSY(red),HMBC(H→C),and(b)NOESYcorrelationsof1.

在NOESY谱中H-3/H-14α、H-3/H-19、H-14α/H20和H-5/H-18相关表明H-3、H-19和H-20是α取向的,Cl-20和CH_3-18是β取向的六元环(C-3?C-14?C-15?C-20?C-19?N-4?C-3)。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了1的绝对构型,为3S,5S,15R,16R,19S,20S。

Figure2.X-raycrystallographicstructureof1.

RauvomineB,其红外光谱具有羰基(cm?1)和吲哚发色团环(、、cm?1)的特征吸收带。紫外光谱证实了在和nm处有吲哚发色团环的存在。1HNMR和13CNMR信号在δH7.48(1H,d,7.4Hz,H-9)、7.26(1H,d,7.4Hz,H-12)、7.12(1H,dd,7.4,7.4Hz,H-11)和7.09(1H,dd,7.4,7.4Hz,H-10)表现出吲哚片段的特征;δC.9(C-2),.3(C-13),.2(C-8),.7(C-11),.6(C-10),.4(C-9),.0(C-12)和.9(C-7)。2的HSQC谱表明该生物碱含有一个甲基(δC18.6),两个亚甲基(δC23.9,20.7),五个次甲基(δC57.8,50..5,32..2),一个季碳(δC43.3)和一个醛基(δC.8)。HMBC谱中,从H-6到吲哚骨架碳[δC.9(C-2),.9(C-7)和.2(C-8)]的相关信号表明?CH2(δC20.7,CH2?6)与C-7相连,并且亚基ii被指定为CH-5?CH2-6。H-3与吲哚骨架碳δC.9(C-2)和.9(C-7)的相关表明?CH(δC50.2,C-3)与C-2相连接,因此,片段iii就可以很容易归属于C-2?CH-3?CH2-14?CH-15?CH-20?CH-19?CH3-18。H-15和H-20与C-17,H-6,H-14,H-15和H-19与C-16,H-17与C-5,C-15和C-16的HMBC关联表明,C-5,C-15,C-17和C-20通过C-16连接。CH-15,C-16和CH-20的13CNMR化学位移分别为δC21.2,43.3和32.7,而且3JH-15,H-20为8.4Hz,表现出1,1,2,3-四取代环丙烷信号。此外,在HMBC谱中,从H-3到C-5,从H-5到C-3和C-19,从H-19到C-3和C-5。由此2的平面结构的建立。

Figure3.Key(a)1H?1HCOSY(red),HMBC(H→C),and(b)NOESYcorrelationsof2.

NOESYR谱表明,H-3、H-19和H20在六元环(C-3?C-14?C-15?C-19?N-4?C-3)中是β取向的。ECD计算确定了B的绝对构型,为3S,5S,15S,16R,19S,20R。

Figure4.Experimental(blackline)andcalculated(redline)ECDspectraof2inMeOHandcalculated(blueline)ECDspectrumofitsenantiomer.

4合成途径推测

1-4可能的生物发生途径如方案1所示。色氨酸和secologanin转化为Ⅰ的可能性很大。14,15-Ⅰ通过烯醇化异构化生成Ⅲ,15和Ⅲ通过部分还原和分子内羟醛缩合反应生成吡啶型生物碱3,16,17和Ⅲ还可以与甲醇反应生成4。鉴于此,作者认为1和2也是由中间体烯醇Ⅱ氧化生成的。化合物1是通过用氯原子取代Ⅵ中的羟基而形成的,而Ⅵ的分子内环化可以得到化合物2。

5活性测试

采用MTT法检测分离的4个化合物对7种癌细胞SMMC-7、HepG2、HT-29、SW、A-、HeLa和MCF-7的细胞毒作用。不幸的是,没有一种化合物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仅4对HT-29(IC50=35.2μM)和SW(IC50=45.3μM)有较弱的细胞毒作用,金诺芬阳性对照IC50分别为2.5和3.9μM。此外,对四个化合物的抗炎活性进行了评估。化合物2对巨噬细胞.7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39.6μM,其余3个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6总结

作者对催吐萝芙木的地上部分进行了植物化学研究,得到两个新的单萜类吲哚生物碱:RauvominesAandB。其中化合物1是一种新的含氯原子的C18sarpagine型降单萜类吲哚生物碱。,化合物2拥有特殊的6/5/6/6/3/5六环重排环系,报道了这些生物碱的分离、结构表征、生物活性及其可能的生物发生途径。这两种新化合物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思路,而且丰富了对降单萜类吲哚生物碱的认识。

本文于年8月4日在线发表于ACS旗下期刊OrganicLetters。

曾军为第一作者,高坤教授为通讯作者,通讯单位为兰州大学。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huyou.net/ngszyzl/4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