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风存活者中,有70%~80%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人带来困扰。康复科专家表示,中风后也不是意味着患者就要完全依赖家人,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使相当部分的患者恢复行走和自理生活能力。
案例:中风康复还需针对性康复训练张叔年突发脑梗塞,经过医生的抢救后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无可避免地留下了后遗症,由于右侧肢体乏力,不能行走,生活更无法自理。
后来,张叔由家人医院康复科,经过检查发现张叔右侧肌肉乏力,步行功能丧失,通过规范的康复训练,尽最大限度地恢复肢体功能。
针对张叔的功能状态,进行更为详细的评估,康复中心团队为其制定了康复训练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步态训练、上下楼梯以及平衡与协调训练系统等康复。
经过一个月后,张叔的关节活动范围有所增加,运动功能有了明显改善,步态改善。
经过两次康复后,张叔现改善平衡功能与身体协调。生活自理能力正常,步行姿势较前流畅协调。
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在发病早期介入规范的康复治疗,比如良肢位的摆放、神经促进技术等康复治疗手段,不但能有效避免肌张力过高、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更能够尽早的最大限度地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使之早日回归生活。
康复始于发病48小时后中风后的康复,该何时开始进行比较好呢?
建议,应该在发病48小时后、生命体征稳定、病情不再发展的情况下,在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规范指导下就开始康复介入。首先应以物理康复为主,如良姿位的摆放,患者床上卧位可分为仰卧位、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及健侧卧位,需要针对不同体位,借助枕头、毛巾等为患者摆放适合的体位,正确的体位摆放可预防痉挛过早过强产生、关节挛缩、压疮及手部水肿等而影响运动及生活。只有恢复瘫痪肌力、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抑制异常的运功模式出现,才能更好地恢复行走和生活功能。
临床上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不少中风患者错过了最佳“良姿摆放”时期,肌张力升高,导致偏瘫侧肢体蜷缩,不能行走和完成生活活动;二是不能坚持,中风后的康复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不是立马能见到效果的。
早期医院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有不少中风患者自行在家进行康复,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所以,中风后康复一定要在医生、治疗师、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运动康复中心
医院运动康复中心位于医院二楼,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以传统中医及现代康复为基础,秉承中西结合、择优所用为宗旨的一个从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全面康复的综合性康复科室。
运动康复中心致力于各类运动损伤及骨科术后康复,为各类比赛运动员及喜欢运动锻炼的人提供诊断及治疗服务。其运动损伤康复团队在此前的年广东省青少年摔跤锦标赛”、“百姓英雄”首届功夫佛山中外拳王争霸赛、国际篮联U16亚洲青年篮球锦标赛、中国泰拳职业联赛暨世界功夫搏击争霸赛揭幕战、西樵山国际半程马拉松等大型比赛中,为赛中的运动员因各种意外造成的软组织关节损伤提供了优质、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医院温馨提示:
如有康复问题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huyou.net/ngszlff/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