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脑梗塞治疗 >> 脑梗塞最佳治疗 >> 正文 >> 正文

反复脑梗为哪般,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例卵圆

来源:脑梗塞治疗 时间:2022-3-13
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微信群 http://m.jpm.cn/article-122749-1.html

病史介绍

1、男性患者,62岁,.09.11日因“右下肢麻木无力2天”于我院

住院。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持续数小

时后自行好转。

2、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患者3周前因双眼视物模糊,视物光暗,我

院急诊就诊,行颅脑DWI示“左侧枕叶急性脑梗死”。2年前出现

意识障碍,于外院诊断为“脑梗死”,经治疗第二天患者意识恢

复,但感视物模糊,遗留左上肢麻木。3年前因右手无力、反应迟

钝于外院就诊,诊断“脑梗死”,经治疗后遗留反应迟钝、易

怒。患者依从性差,每次出院后自行停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他

汀。有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病史。曾有少量饮酒

史,已戒酒,否认吸烟史。

3、神经系统查体未及明显异常。

4、入院后行常规脑卒中病因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脂、甲状腺

功能、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血管炎抗体结果未及

明显异常。

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未及明显异常。

颈动脉B超:双侧颈动脉硬化伴多个斑块形成。

椎动脉B超、锁骨下动脉B超未见异常。

心超:静息状态下心脏结构未见明显异常。

TCD: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中度以上狭窄。

头颅DWI未见新发脑梗病灶(见图1)

图1

颅脑MRA: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见图2)

图2

头颈联合CTA: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中度狭窄(见图3)

图3

DSA:左大脑中动脉M1段见不规则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率约55%(见图4)

图4

结论

定位:右侧肢体无力麻木—左侧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束;结

合检查结果,责任血管为左侧大脑中动脉。

定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治疗:阿司匹林mgqdpo;

氯吡格雷75mgqdpo;

阿托伐他汀20mgqnpo;

到此为止了吗?

不,还远远不够。

仔细回顾患者病史,患者3年来反复脑梗病史,其中有一次出现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基底动脉),而且从患者头颅MRI可以看出,患者有反复后循环脑梗死(见图5)

图5

我们知道,后循环脑梗责任血管为椎-基底动脉系统,而患者椎动脉B超、锁骨下动脉B超、头颈联合CTA、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动态心电图亦未见房颤等心律失常,那为什么会出现反复后循环脑梗死呢?

于是,我们针对脑梗死少见病因进行了检查:

一、心脏血栓

1、TCD发泡试验:

影像所见:静息下:20秒内未见栓子信号。

Valsalva:可见11-20个拴子信号。

结论:潜在型右向左分流(中量)。

2、TCD提示可能存在卵圆孔未闭,为进一步确诊行经食管心超:

结论:卵圆孔未闭(右房压增高时出现右向左分流);

左房及左心耳内未见血栓形成征象。

3、PFO相关性卒中血栓,寻找静脉系统血栓—下肢静脉B超

结果:未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二、主动脉弓硬

根据头颈联合CTA检查可排除

三、血管炎

血管炎抗体、自身免疫抗体阴性,可排除

四、神经梅毒

患者无梅毒病史,梅毒抗体阴性,可排除

五、脑静脉系统回流障碍

颅脑MRV:右侧乙状窦显影欠佳。可排除(见图6)

图6

现在,我们终于找到患者既往反复脑梗死原因,元凶原来是它—卵圆孔未闭!

最终结果

1、此次脑血管事件

TOAST: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2、既往多次脑梗事件

TOAST:心源性栓塞(卵圆孔未闭)

处理:考虑患者卵圆孔未闭造成反复脑梗,为避免下次严重脑梗事

件,请心内科会诊,经神经内科与心内科综合评估后,给予

患者卵圆孔封堵术治疗(见图7),术后继续给予阿司匹

mgqdpo,氯吡格雷75mgqdpo,阿托伐他汀20mgqn

po;

图7

至此才算真正结束!

讨论

卵圆孔是两个心房之间的空洞,通常情况下胎儿由出生后,卵圆孔会逐渐闭合,一般在3岁左右会完全闭合,两个心房之间不能相同。若超过3岁卵圆孔仍未完全融合,则称为卵圆孔未闭(PFO)。研究发现1~29岁卵圆孔未闭的发生率为30%,30~79岁为25%,80岁以上为20.2%,一般成年人PFO的发生率为25%,常见于青壮年,老年人少见。

根据我国最新的《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预防中国专家指南》推荐,对于拒绝经导管封堵PFO的患者,可以选择抗凝或抗血小板二级预防,抗凝药并不优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对以下4类患者推荐经导管封堵PFO预防PFO相关卒中:

1、年龄介于16~60岁,血栓栓塞性脑梗死伴PFO患者,未发现其他卒中发病机制,PFO伴ASA或中~大量RLS或直径≥2mm。

2、传统血管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吸烟等)少,全面评估(包括长程心电监测除外房颤)后没有发现其他卒中机制,PFO伴ASA或中~大量RLS或直径≥2mm,年龄60岁、≤65岁者(特殊情况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3、年轻、单一深部小梗死(1.5cm),PFO伴ASA或中~大量RLS或直径≥2mm,无小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等,且年龄可以适当放宽。

4、PFO相关卒中,并发有明确的DVT或PE患者,不具备长期抗凝条件。

结束语

除了卵圆孔未闭,我们也发现过肺动静脉瘘造成的反复不明原因脑梗。总之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我们不能仅仅流于表面,脑梗死超急性期可选择溶栓、介入治疗,急性期及恢复期应着重在脑梗二级预防及康复上。而二级预防的重点则在于抽丝剥茧,找到脑梗的病因。

因此,反复脑梗,应该由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及时进行病因分析与筛查,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给患者规范准确的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预防复发,使患者获益。

更多脑梗相关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huyou.net/ngszjzl/84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