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截止到年11月29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突破万,其中死亡人数突破万。随着北半球天气变冷,全球新冠疫情形势迅速变化,第二波疫情再次到来;欧洲多个国家重新启动“封城”措施。目前仍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疫情防控异常艰难;找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人类已知的冠状病毒可分为α、β、γ和δ共4个属,SARS-CoV-2为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nm,刺突样结构包裹在病毒衣壳外面,在电镜下呈皇冠样形状。存在相关炎症、肝肾功能化验指标异常的患者更易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临床结果显示,COVID-19患者无法控制的肺部炎症,可能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快速病毒复制和细胞损伤、病毒诱导的ACE2下调和脱落以及抗体依赖性增强(ADE)是导致SARS-CoV-2引起的侵袭性炎症的主要原因。
已有研究表明,自体血三氧治疗可以提高重要脏器血流及组织氧合,机制是通过激活NFAT(核转录因子激活T细胞)和AP-1(激活蛋白1)信号通路,来刺激NFAT的先天免疫系统;它也是强大的抗炎和抗氧化分子。临床已广泛应用于慢性疼痛、关节炎、脑梗塞等多种疾病。依据自体血三氧治疗原理,推测其可能是对于COVID-19的患者有效。在新冠肺炎期间,天津大学迅速整合学校医院的科研力量和临床资源,组建起一支包括基础医学、临床救治、医疗装备等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在对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进行深入研判后,于年2月16日确定自体血三氧治疗研究方案并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对4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实施自体血三氧治疗。
图1自体血三氧治疗新冠患者流程示意图
本文首先对比了几乎同时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COVID-19患者的兄弟二人。哥哥同意采用自体血三氧治疗,而弟弟则实施机械通气(MV)、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常规抢救措施。使用自体血三氧治疗患者(兄)第一次使用后氧合指数明显改善,连续使用9次后病情缓解,影像学渗出影明显吸收,住院30天。弟弟同样抢救成功,但住院天数长达56天,其费用近万人民币,是其兄的10倍。自体血三氧治疗不需镇静、制动,患者耐受性较好,创伤小。其余3例自体血三氧治疗的患者病情较轻微,氧合指数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但患者症状都有明显改善。
图2疗效比较:哥哥(自体血三氧治疗)VS弟弟(ECMO常规抢救治疗)
总结和展望
我们采用自体血三氧治疗成功救治1例重症患者,同时改善1例重症和2例普通病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虽然对自体血三氧治疗新冠肺炎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是三氧治疗可能在减少炎症反应及改善组织缺氧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自体血三氧治疗为非侵入性疗法,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可能对于全球范围内COVID-19感染引起的顽固性低氧血症人群具有一定价值。
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huyou.net/zqngszl/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