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后脑勺下方长了一堆肉?
为什么我的脖子变短了?
警惕!脑后堆肉是脑梗的前兆!
中医说,经络堵百病起,因为颈淋巴淤堵,同时堆肉与淋巴液有关。淋巴是人体的排毒器官,其淋巴液是淋巴代谢的毒素,它需要回流到淋巴结、肝、肾进行解毒。但回流的通道不畅,就会出现堆肉。因此,如发现脑后堆肉,一定要提前调理,这是脑梗的前兆!
大多数比较胖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后脑勺大都长了一堆肉,摸上去,或硬或软,或痛或不痛。再往下问,你会发现这类人多与肥胖、疲乏、头脑发蒙、血脂高、脂肪肝、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病症有联系。
再深究家族史,发现家族人中都与上述病症有联系,因此,提醒各位,如果发现自己或者家人,后脑肉太多了,你就要小心了。
后脑出现堆肉,会严重影响脑部供血,人会感觉脑子不清楚,蒙蒙的。这是因为后背是膀胱经和督脉的主要通道。
督脉,督人一身之阳气,如果此处堆肉,就好比出现了一个堰塞湖,会使人体的阳气不能上达至头部。同时,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此处堆肉,也代表着膀胱经堵塞,人会感觉乏力。
一般而言,这与淋巴液也有关。我们知道淋巴是人体的排毒器官,其淋巴液就是淋巴代谢的毒素,它需要回流到淋巴结、肝、肾进行解毒。但因为膀胱经堵住了,所以,这个回流的通道就不畅,因而就会在此出现堆肉。
如何解决脑后堆肉?
第一:先把后背膀胱经的经络打通,之后在堆肉部位局部先热疗,也可以用刮痧、按摩、拔罐、走罐、拍打法在堆肉部位局部进行调理。这样才容易把后颈堆肉的包块慢慢疏通开代谢出去。
如果脑后有堆肉,同时两眼之间或有鼻横纹,或有川字纹,你就一定要注意心脑血管病了,这样的人,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朋友有脑后堆肉,一定要提前调理!
第二:肩颈排酸,舒缓肩颈,加速颈部淋巴毒素代谢,软化肌肉,紧致肌肉线条,从而起到卓越肩颈保养功效,同时能提升下颌线,赶走松弛脸、大饼脸。
为什么要做肩颈排酸?
肩颈堵塞会引起脖子堆肉,穿衣服也会越来越不好看!
就如下图,因为斜方肌向上移动,堵住肩颈了,这会严重影响脑部供血,经络堵塞及淋巴代谢不好,淋巴是人体的排毒系统,所以堆肉就是毒素淤积,对人体的健康是极大的危害!!因此,如发现脑后堆肉,斜方肌上移,一定要提前调理,可以改善回来。
排酸就是排出乳酸,尿酸,淋巴酸,二级胆酸,胃酸等危害身体的酸。
肩颈酸痛的主要原因是肩部肌肉中积聚的“乳酸”等物质。平时生活中,随着身体的运动,人体会为肌肉的伸缩提供必要的能量。但是,这些能量的转换并不是%的,其中未完全转换的能量则会变成“乳酸”残留在体内。
每当肌肉用力时,体内都会积聚一定量的“乳酸”。而对于人体来说,这种“乳酸”相当于多余的代谢物,积聚太多会影响血液和淋巴液的正常流动,甚至压迫血管。久而久之,肩部和颈部的神经也受到刺激,疼痛便随之产生了。
肩颈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十字路口
由于肩颈是大脑的总开关,上注于头部和面部的血液都要经过肩颈。中医讲到调节女人最好的良方就是打通气血,如果气血不畅的话,血液中的毒素堆积在肩颈,就会使肩颈硬化。
脑后堆肉会增加肩颈肌肉张力,长时间保持此种体态会使肩颈酸痛、背部酸胀、颈椎手脚发麻等感觉,还会引起胸闷心慌、失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激惹。
“后脑勺堆肉不仅不好看,还不健康!
因此,如发现脑后堆肉,一定不要忽视!这是脑梗的前兆!预防胜于治疗。
(来源生命时报LT)
你去看中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西医吧。”那说明你是真的有病了。你去看西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那说明你的病真没救了。
尽管网上有许多调侃“中医不治病”的段子,但作为我国的传统瑰宝,“中医能治病”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证检验。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李晓君
天津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江海涛
6种病最适合看中医
过敏性疾病
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一般属于免疫功能紊乱。
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用西药很难找到针对性,往往只能抑制免疫功能,停药后容易反复。
而中医是跳出局部从整体来调节,认为过敏是由于正气相对不足,邪气入侵造成的,治疗无非是辅助正气,排出邪气,简单治疗即收到良好的效果。
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常属于激素分泌紊乱,如果单纯调节某种激素,不但不好掌控剂量,还容易引发体内一系列激素变化。
中医从整体调节妇科也是一门强项。中医认为,妇科疾病大多是体内有瘀滞或血虚,采取疏肝补肾、养血活血等方法治疗,效果很好。
脾胃病
如慢性胃炎、腹胀便溏等,一般病程较长,机理比较复杂。西药多为单成分,不如中药个体化治疗(一人一方)更容易贴近病情。
中医认为脾主升,胃主降,用中药帮助调节脾胃升降,必要时配合疏肝,能很好地调节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常被称为“慢郎中”,但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实际上,中医治疗感冒发烧这些急性病是有绝对优势的,可以明显缩短病程。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感冒了不用治,治和不治都是七天痊愈”。之所以很多医生这么说,是因为西医对治疗感冒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
如果是细菌造成的,可以用抗生素;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就靠等待了。但如果用中药辨证治疗,可能一两天就会痊愈。
另外,咳嗽、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也适合中医治疗,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
复杂慢性病
如慢性肾炎、风湿病、中风后遗症、肿瘤等,西医可能会采取激素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
中医通过辨证选方,喝汤药或扎针灸,效果不错,对肝肾功能的损害也小,肿瘤患者配合内服中药还可以缓解化疗的毒副作用。
非器质性疾病
有些人平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精力不足、头晕目眩、口臭、便秘、心情烦躁等症状,虽然精神上很不舒服,但是经西医化验、拍片检查却发现不了明显的器质性异常。
这些也是中医擅长的领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选药,做到提早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看中医前做到6个“不”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但很多人去看中医前,经常因为忽视了一些细节,而影响了中医师对病人气色、舌脉的观察,进而影响对病情的诊断。看中医前,一定要做到6个“不”。
1不化妆“望诊”对诊断非常重要,一定要让中医师看到你的“本来面目”。
2不吃容易染舌苔的食物或药物牛奶、花生等含脂肪多的食品容易使你的舌苔变得白腻;杨梅、乌梅等,容易使舌苔变黑;咖啡、橘子以及维生素B2等,可能使舌苔变黄;就诊前刚喝热饮,可使舌质变红。
3不使用或食用气味浓烈的东西不要使用气味浓烈的香水或护肤品;不要吃气味浓烈的食物,如葱、蒜等,以免影响闻诊的准确性。
4不做剧烈运动脉诊是中医诊病的重要手段,就诊前应尽量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急躁和剧烈运动等因素,对诊断造成影响。
5不频繁更换医生很多疾病的治疗需要一定时间,而频繁更换医生只会造成治疗的重复。
一般的慢性疾病,如果治疗1~2个月后仍无明显效果,可以考虑另选大夫,但一定要将以往的病历或处方保存好,以便让医生了解您的治疗情况。
6不沿用过去的处方或别人的处方有些人认为,这次病好了,可以把方子留着,以备将来症状再次出现时使用,或者看到别人跟自己的病情类似,便将别人的处方拿来自己用。这是不正确的。
中医在诊病治病过程中,非常重视个体的体质差异,患病的原因、时间、地点、表现不同,方药都会不同。除非医生允许,请不要沿用以前的处方,或他人处方。▲
编辑:张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huyou.net/ngswlzl/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