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中风
本期日志想讨论的问题是临床上诊断比较困难的一类中风。诊断困难的原因除了对不同高技术诊断手段方法学上理解不够外,更重要的还是认识问题,我一直想找一例比较典型的病例写出来,但迟迟没有动笔,我院放射科赵振亚医师为我们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病例,有助于提高对这类中风的诊断水平,值得一读。____编者
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大家都很熟悉,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明了许多高技术检查设备,例CT、磁共振、CT血管造影等,使得这类疾病的诊断变得非常容易,用时髦的话说不在话下,但就有一种另类的中风,即使有了这些先进技术,有时诊断依旧非常困难。
三年前碰到的一例中风病例,经过近二个月漫长的诊断之路,最后终于诊断明确,患者彻底康复,让我对这种另类中风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大爷63岁了,因为突然出现左上肢麻木,医院检查,医师发现左上肢肌力比右侧差,也就是说有轻度瘫痪(5-级),对于这样突然起病的左上肢麻木和轻度瘫痪的病例,任何一位医师首先想到的疾病一定是急性脑血管意外,对于这类疾病,诊断很简单,做个头颅CT或磁共振就可以明确了。
没有想到结果却是一条慢长的诊断之路。
开始做了头颅CT,没有发现异常,因为脑梗塞早期,特别是48小时以内,梗塞范围不大时,CT是发现不了的,但脑出血是可以除外了(脑出血CT很敏感,一出血就能发现),不得不想到是脑动脉梗塞所致,后者头颅磁共振诊断很敏感,随即安排了检查,没有想到头颅脑磁共振也是正常的,感到非常不可思议,明明起病这么急,又有偏瘫,CT和磁共振都正常,怎么解释?难道真的不是急性脑血管意外?如果是这样,还有一种可能:非常少见的小的脑血管瘤(CT磁共振很难发现)突然增大压迫周围神经所致。为了把问题搞清楚,又安排了脑灌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还是正常。看着老大爷轻度瘫痪的手,一下不知所措,面对这些高大上的检查结果,全都是正常,一下子把我们难住了,难道是我们开始的思维有问题?难道是我们常说的短暂性脑缺血(TIA)??因为TIA是一个排除性诊断,一般24小时内会恢复,当检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时,才考虑这个诊断,现在患者出现异常已经有几天了,TIA可能性不大,面对患者只好先采取对症治疗。
隔了十几天给大爷复查了颅脑磁共振,终于发现右侧额叶皮层下异常信号,考虑急性脑梗塞。诊断有了结果,予以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及营养、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治疗了一个月,患者左上肢麻木并没有太大改善,老大爷就回家养病了。
(第一次住院MRI)
出院后十天,我又看见老大爷的身影了,他在磁共振机房等待做增强磁共振检查,老大爷告诉我,近几天症状又加重了,左上肢无力更加明显了,甚至出现抽搐,这次入院后又出现2次上肢的抽搐(癫痫样发作),虽然病情暂时控制了,但是病因还是没有查清楚。聊着聊着,该轮到大爷检查了,我慢慢扶着大爷进了磁共振检查机房里面,带着探究的心情等待着大爷的MRI检查图像,发现大爷右侧额叶病灶范围明显增大了。但是诊断还是不明,当天我们又给安排做了磁共振波谱和颅内动脉静脉成像(CTA+CTV),磁共振波谱提示不像肿瘤,颅内动脉CTA+CTV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2-3段分支数目减少,又结合上午做的MR增强,似乎符合单纯性动脉硬化阻塞所致的脑梗塞,但综合以上这些放射征象总觉得有点问题,没有表现出脑动脉梗塞后的细胞毒性水肿,而是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细胞毒性组织水种与血管源性水肿在影像学上改变是不一样的)。
(第二次住院MRI)
(第二次住院的MRI波谱)
(第2次住院脑动脉CTA)
说到这里,我们只得回归本源,重新再回过来理了一下大爷的病情特点:中老年男性,初次急性发病,进展迅速,头颅MR增强提示右侧额顶叶异常信号。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异常不符合动脉硬化性脑梗塞;如为感染性栓子,没有发热等表现;如为肿瘤性栓子,该患者疾病进展迅速,加上找不到来源,暂时不考虑。患者发病后,无发热头痛、精神症状等表现,也没有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断依据;按照目前的病史及相关资料,血管炎、皮层静脉病变、炎性脱髓鞘等需要重点排除,医院又安排我们放射科医生会诊,一时感到没有更好的手段或技术去解决问题。
最后还是想到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通过导管找到相应的血管,在血管内打造影剂,通过X线下连续摄影,把不是血管的阴影模糊处理,得到清晰的血管图形的一种诊断方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诊断脑血管病变的金标准,这句话我们每个影像科医师不知道背了多少遍,因为平时几乎不做,由于惯性思维缘故,差点快忘了,经过讨论,征得家属同意后,第二天我们安排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结果发现右侧顶上静脉引流差,细细读片,发现原来是脑静脉血栓形成。
(第2次住院DSA)
为了这个另类的中风,先后做了各种能做的检查,历时近二个月时间,终于发现问题所在。
按照脑皮层静脉血栓治疗方案进行抗凝治疗,大爷很快好转了起来,再次复查磁共振,右侧额顶叶病灶范围明显缩小。终于很快出院了,随访了三年,一直未再复发。
1、对于一个突然起病,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首先考虑急性脑血管意外是必须的。其中脑静脉,特别是脑皮层静脉血栓诊断是比较困难的。
2、脑皮层静脉血栓:脑静脉血栓形成包括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皮层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三种形式;临床上常说的脑静脉血栓通常是指静脉窦血栓。单纯皮层静脉血栓(ICVT)相对少见。多为女性发病。颅内静脉系统由脑静脉和硬膜窦构成,脑静脉的管壁很薄,无收缩力,无瓣膜,脑静脉窦和皮层静脉易出现血液逆流/瘀滞,血液粘稠度增高及静脉内皮细胞损伤亦是静脉血栓形成病理基础,皮层静脉血栓形成通常由急性炎症引起,血管壁完整性破坏、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流停滞(Virchow三联征)所致。
3、脑皮层静脉血栓临床表现多样。不同部位的脑皮层有不同的功能,所以栓塞部位不一样,临床表现也不一样。血栓部位、范围、进展速度、静脉侧枝循环情况以及继发的脑实质损害情况常见症状依次为头痛、癫痫发作、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视神经乳头水肿等,可单独存在,也可多个并存单纯皮层静脉血栓,颅高压不明显。对那些管理精神或抽象思维部位的脑皮层静脉血栓,因为症状不明显,诊断更加困难。
购《急诊医师值班日志》书请点以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huyou.net/ngszjzl/6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