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的症状多,容易误诊。但脑梗死在中老年人群之中的发生率非常高,它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医生提醒,中老年人身体出现这些异常信号时,可能是脑梗死的前兆。
来自佛山的林奶奶今年79岁了,上了年纪后,身体也比不得从前了。最近她更是发现自己的右手时常发麻无力、拿不稳东西,每次持续几秒钟后才好。虽然平时身体偶尔会有些不适,但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家属发现后,担心不已,立即医院检查。
外院医生为林奶奶做了头部MR检查。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她的右侧颞顶叶有异常情况。医生怀疑是转移瘤,建议手术切除。由于林奶奶有着20多年冠心病病史、腰椎疾病缠身多年,且上了年纪,又考虑到开颅手术风险较大,家属不敢下决定。林奶奶也排斥手术,终日寝食难安。最后在朋友的介绍下,林奶奶找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专家王展航。
外院影像资料结果显示异常接诊后,王展航对患者的影像资料及病史进行了仔细分析,并邀请神经外科专家联合会诊。经讨论研究,专家们认为患者颅内异常信号影不是转移瘤。为进一步明确病因,王展航为患者完善了其他相关检查。
我院影像资料显示右侧颞顶叶、左侧顶叶及左侧额顶叶皮层区异常信号影根据检查结果以及会诊讨论结果,最终患者被诊断为“脑梗死并出血转化”,并非转移瘤。专家们一致建议接受内科治疗,无需手术。林奶奶和家属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情好转后的林奶奶在我院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很快就顺利出院了。
神经内一科主任行政助理匡祖颖介绍,脑梗死是导致我国中老年人死亡的常见疾病之一,同时还有很高的致残率,可导致瘫痪、失语、失明等,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对于脑梗死来说,是否及时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此,王展航提醒,如发现面部两侧不对称、手臂麻木无力、表达不流畅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
脑卒中的识别:BEFAST——
B(balance):失去平衡、头疼或头晕
E(eyes):视觉模糊
F(face):身体一侧或面部一侧下垂
A(arms):手或腿无力
S(speech):说话困难
T(time):立即呼叫救护车
“难平衡、看不清、脸不正、手不平、语不灵,请立即拨打”,卒中识别口诀您记住了吗?
专家简介
王展航
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阿尔茨海默病与认知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免疫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脑炎培训学院主任、心源性脑卒中委员会副主委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及年度岭南名医。
专业:脑血管病、神经系统感染及免疫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诊治。
擅长:脑血管病的诊疗,如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支架取栓的评估、大面积脑梗死的救治、颅内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评估;脑炎的诊疗,包括自身免疫性脑炎及重症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炎、隐球菌脑炎的救治;神经免疫疾病,含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诊治;神经退化性疾病,如痴呆、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的诊治;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有线粒体脑肌病、肌营养不良、共济失调、肝豆状核变性、脑白质营养不良,肌张力障碍的诊疗。以及罕见病肌萎缩侧索硬化、重症肌无力、肌炎等。同时熟悉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肌张力障碍等。
主持省级课题1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1项,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多项,国内外已发表论文90余篇,《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的审稿专家,参与主编《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实用临床中药学》第2版,编写《神经遗传病学》第二版。
匡祖颖
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行政助理、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肌肉病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脑血流代谢分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头痛专业委员会。
擅长脑血管病,各类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及神经遗传变性病的诊治。亚专业方向为脑血管病的综合评估以及神经影像。
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国内外已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医院简介
医院
医院、事业单位
医院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三医院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直医保、省直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
广东省内异地就医直报定点医疗机构
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办院思路:技术建院、质量建院、创新建院
核心价值观:更专业、更有效、更经济
医院愿景:为大众带来健康与希望!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huyou.net/ngszjzl/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