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9e, 对于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关键在于发作后3小时内给予积极的溶栓治疗,但由于传统救治常常由于诊断不及时、一线医生临床经验不足、神经内外科不能及时协调或介入水平受限等因素,导致绝大多数卒中患者无法在推荐的治疗“时间窗”内,接受规范的溶栓治疗。
脑卒中(脑中风),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症。通常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从临床来看,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人数比例为7:3,但是近年来随着‘三高’人群的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有增加的趋势。”
“虽然两者的症状极为相似,但是两者的治疗方式有所不同。”对于脑梗死的患者一定要争取超早期治疗,目前认为在3个小时内进行及时有效的缺血再灌注和脑保护等抢救治疗,可防止复发和并发症,最大限度的神经康复,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高血压性脑出血占到出血性脑卒中的7成左右,对于这类病人,并非越早开刀越好。“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人我们目前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治疗,首先要强化降压,使病人的血压降到-mmHg。其次要使病人血肿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这个时间大概需要6个小时,再实行微创治疗。”
九成卒中风险因10个危险因素导致
目前常见的卒中风险中的90%可归咎于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他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想要预防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市民需减少危险因素带来的影响。”
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一定要做介入,也是诊断脑血管病“金标准”——动态脑血管造影,可一条一条血管看,检查脑血管动态过程,监测血流指标,甚至监测到一侧血管堵了,对侧血管的代偿供血能力。
建议40~60岁中老年人脑血管意外频发,因此建议1~2年做一次CT检查脑血管,没有大问题就不用每年做,3~4年再检查,有助于未有症状时发现血管病。
脑卒中的症状你最好提前知道!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失语或语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
(2)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甚至恶心呕吐,或头痛头晕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有间断变成持续性。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3)面、舌、唇或肢体麻木,也有的表现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这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的脑的感觉功能的缘故。
(4)意识障碍,表现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也有的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5)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上述症状,不一定每个患者均有表现,但只要有症状出现,就是中老年人脑卒中警报,要特别警惕,此时,应让患者保持安静,及时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少搬动,最好就地治疗,必要时,应在患医院诊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huyou.net/ngszlff/8624.html